华夏是一个吃的国度,对于保存食物办法还是很多的,腌制、晒干、熏干、蒸干、腊制等等各有特色,得益于史进有自己的盐场所以海鱼在船上基本都经过了处理,这使得长期在海上打捞成为了可能,渔船也就能存放更多的鱼获。
虽然腌制的咸鱼又腥又臭,但是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能饱饭就是一种奢望,何况还是肉,史进这边海鱼的价格跟粮食相当,甚至还会比粮食便宜一点,所以很畅销。
当然除了便宜之外,史进的船队腌鱼舍得用盐也是咸鱼大卖的一个原因,大宋百姓有很多吃不起盐,但是买了咸鱼,不仅有肉,连盐都省了,怎么算都是赚便宜不是,所以史进虽然没有插手私盐行业,但是这个行业确实受到了史进的影响。
不过史进闻着码头上飘来的一阵阵臭味也是有点反胃,没办法咸鱼吃多了,来到胶州税监史玉就匆匆的赶来,史进上来先问道:“晒盐那边怎么样了?”
史玉连忙说道:“成了!早就成了,现在不仅咱们自己够用,还能卖到高丽和倭国去呢!”
史进点点头,一开始他也考虑过盐的销路,不过有一次海商提醒他可以把盐卖到高丽和倭国,对此史进就很奇怪了,这两个国家四周几乎都是海,怎么可能缺少盐?后来经过海商的解释和他自己的推测才搞明白,原来这两个国家盐还真的很贵啊。
首先两国虽然都是临海国家,但是因为纬度的关系并不适合晒盐,而且也没有这个技术,所以两国吃盐主要依靠煮盐,而这种工艺又很消耗木材,相比于史进用煤煮盐成本都要高的多,所以即使煮盐史进都能卖到高丽和倭国去,更何况这种成本更低的晒盐了。
而且晒盐比起煮盐来,颜色更加洁白,杂质更少,颗粒更加饱满,又加上史进要求的粉碎工艺,所以梁山盐作为一种大宋天朝物品在高丽和倭国逐渐风靡起来也是应有之意。
史进问完盐的事情又问史玉:“现在咱们一月收入几何?支出几何?你可知道?”
史玉张口说道:“现在咱们每月贸易收入一百十万贯有余,税收上月有三十万余贯,招远金矿采矿能得金银折合十万余贯,目前支出主要有军饷支出上月二百一十万贯,日超军需支出三十余万贯,兵器生产和造船花费四十余万贯,其余工人开支六十余万贯。”
史进张张嘴问道:“也就是说现在每月收入两百万多贯,支出三百多万贯,差了这么多?现在咱们库存还有多少银钱?”
史玉开口说道:“现在库里还有二百三十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