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外走的时候,正要把大门锁上,刚才不知道跑去哪里的小奶狗,跑到了她脚边打转。唐诗锁好门,弯腰一把抱起脚边的小狗,快步跑到了屋后那片乱石碓,找了块把屋这边隔开,但能往山林那边过去的石头,把小奶狗一放,不舍的看了一眼,果断抬脚离开。希望,它在这片山林了能找到活路,好过被人给炖吃了。
唐诗千赶万赶,拎着包裹往官道上去的时候,到了官道上一看,西边郾城府方向已经腾起了一片浓烟。战场,已经离他们如此之近。已经没有时间来感慨,回头往村子方向看了看,一望到头的官道上,村民也好,流民也好,没有看到任何人的身影。
也是唐诗命好,走了没几里地,遇到了沿途一个村子的几户人家也整往县城赶,这些人举家拖家带口的,赶着牛车,拉着粮食被褥等物,车上还要载人,坐着老弱妇孺的,年轻力壮的大老爷们就只能走着用脚赶路。看见她一个妇道人家独自赶路,还是有好心人挤了挤,给她留了个位,让她搭了个便车。要不靠她的两条腿,不说安全问题,几个时辰的路程,就这么走过去,她的腿也要废了。
一路上,又遇上了好几伙往南边赶的人,但在离县城几里路的岔路口,大多都分道扬镳,有继续往南去的,也有转道东边去往都宁府城,唐诗直接跟着这帮人西拐去了阜县。
可到了阜县城门外,却被那里的盛况吓了一大跳,不远处的城墙依然巍峨,城门入口的地方却排着几队长长的队伍,有拖家带口牵着牛拉着车的,也有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都排在那长长的队伍当中。
没办法,唐诗只好跟着一起来的几家人,在队伍的最后面排了起来。
可这一等就是几个时辰,太阳从东边挂到了正空,又从正空落到了西边,前边的队伍才缩短了一半,这速度,要轮到他们进城,天黑都不可能。
果然,不到酉时,城门便被关上了,前面差一步就要轮到的人,骂骂咧咧了起来,可骂的再凶,也于事无补,厚重的城门还是无情的在眼前被关了起来。
在周围人的议论当中,唐诗知道城里已经进去了不少来避祸的老百姓,其中大多是从更远的地方逃难过来的难民,而附近的老百姓,许是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来的倒是少,也是这几日才多了些。城里的容纳能力毕竟也有限,所以,从几日前起,每日被放进城里的人已经被受到限制,且进城的检查也越来越严了。
怕是,不单单城里已经容不下多少人,更重要的,显然城门把手的兵士,一看就不像是往日的县衙官兵,已经换上了一直驻防在阜县几里外的府兵,显然是严防西凉的奸细趁虚而入,否则,一旦有疏漏,这座城便要变成不攻自破了。
“大闺女,别等了,跟我们一块,到树林子边上歇息会吧。”
就在唐诗望着不远处巍峨的城墙发呆的时候,一路上对她照顾有加的那位大娘,喊着她一起,到旁边歇息去。看看这天色,不用多久,也要黑天了,单身一人在外过夜,还是在野外,有些伴总是好的。便应了声好心的大娘,跟着他们到了边上的树林子外边,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同来的几家人聚一块,好相互照应。
“嫂子,我来帮你。”
“那就谢谢大妹子了,今天出来的急,收拾的乱七八糟的,好多东西都得现找。”
大娘的儿媳妇,和梁氏差不多的年纪,一路上虽然没有和唐诗说过一句话,但对婆婆帮助唐诗的行为,一直没用反对,这个逃命的时刻,便是这一点,就值得唐诗对她感激。跟着大娘从城门那边过来小树林外,大娘的儿子和同来的另外几家人的几个人一起去找水了,婆婆的儿媳把几个子女安排在呆在婆婆身边后,便从牛车上翻找东西安顿晚上睡觉的地方。
既然一路上和现在都得到了这一家人的帮助,唐诗也不好干站看着,便走了过去,给大嫂子搭把手。
两人在车上翻找了一通,才把晚上睡觉的铺盖铺好,这个时候,出去找水的几人也回来了,唐诗便又回到了大娘的身边,和她一起,看着几个小孩的空地上玩耍。
大娘的儿子用几块石头搭了一个简易的灶,用陶罐烧了热水,唐诗便跟着这一家人,就着热水,吃了个面饼。喝热水的碗还是大娘好心借给她的,才知道,她出来的确实太着急了,什么都没准备,就连盛水喝水的器具都忘了带了。
看看身边这几家人,牛车上不止带着粮食干稻草,还有铺盖和锅碗瓢盆,虽说也是匆忙逃命,可和她比起来,可以说是准备充足,她这才叫逃命,拿着银子衣裳和包裹里的十几个面饼就跑出来了,真的是太欠缺考虑了。
虽然车上都带着粮食,可几家人都没有拿出来做饭,都是只烧了热水,就着干粮,简单解决了。
夕阳渐渐西下,看着城门外堆扎着等着进城的众多百姓,有些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难民,还会跑到一些吃饭的人家面前,低声下气的就为讨口吃。这些人里,有老者,有幼者,身上的风霜,可以看出来,他们是从远地方一路逃难过来的。如果她猜的没错,他们,就是历经了战火的战区老百姓。
看着让人不忍,可这个时候,连自己都无法保证的时候,谁还能顾得上谁?
唐诗移开视线,怀里抱着包裹,和大娘他们一起,靠在牛车背风处。大娘的几个孙子孙女,最大的也不过才七八岁,最小的才刚学会走路,正是不识愁滋味的时候,哪里知道什么打仗,逃难,有点不高兴的被奶奶和爹娘哄着吃了干粮,正在落日的余晖中,在铺好的铺盖上,高兴的打滚嬉闹着。
“孩子,睡吧,明天还得早起。”
此时,不远处的城墙上,火把在黑夜中火焰跳跃,还有站岗兵士的身影,却赶不走城门外的一片黑暗。就地休息的百姓,大多已经歇下,偶尔还传出几声幼儿的哭泣声,和妇人低低的劝哄声,唐诗睡不着。
显然大娘也没有入睡,发现了同样没有入睡的她,出声劝她早点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