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琰看来,无论是鱼子酱还是鹅肝,都只能算是这桌年夜饭的小菜。
真正的压轴大菜,是那道佛跳墙。
这道佛跳墙。
选用了极品三黄鸡、天九翅、大海参、进口大贝柱、单头鲍、岛国帆立贝、虫草花、母鳐鱼花胶等十多种顶级食材。
光食材成本就超过了一万米元。
而且,这道菜不光食材讲究。
熬制过程更是相当复杂。
大厨整整花费了十多天时间。
才把它熬制完成。
可以说,光人工成本就非常高。
一般人还真吃不起。
熬制好的佛跳墙一端上桌。
一股浓郁而诱人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传说这道菜做好的时候,香味太诱人。
连和尚都忍不住翻墙过来偷吃,
“佛跳墙”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这道佛跳墙,汤汁味道浓郁醇厚。
融合了海鲜的鲜甜和肉类的香浓。
多种味道交织在一起。
既有各种食材自身的特色。
又升华出一种独特的风味。
别说沈琰吃得满意,就连苏幼雪和果果,糖糖都喜欢吃。
此时。
时间已经到了七点半,春节晚会准时开始。
沈琰和苏幼雪,果果,糖糖,沈荣强,胡爱芬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春晚。
今年春晚。
最受欢迎的节目当属歌曲和相声。
吃完年夜饭。
沈琰牵着苏幼雪出门逛了逛,欣赏了一会儿街景和烟花。
随后就拉着沈荣强和胡爱芬一起打扑克。
就这样。
新的一年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过去了。
年刚过完。
沈军,沈沁梅,陈马龙就赶到了四合院。
这下子,原本就宽敞的四合院。
一下子热闹起来。
沈琰这几天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每天除了品尝各种美食。
就是和大家围坐在一起打扑克。
日子别提多惬意了。
闲暇之余。
沈琰琢磨着,怎么着也得回趟落云村。
且不说他姐弟三个,就说沈荣强也是想回去的。
毕竟那是沈荣强的根。
是承载他过往岁月的老家。
大过年的,回去看看母亲,看看兄弟姐妹,老邻居,这是人之常情。
要是发达了就把老家抛在脑后。
那传出去多不好听。
别人还不得戳脊梁骨。
这么一想。
沈琰便吩咐人准备了满满一车礼品,带着沈荣强,胡爱芬一行人踏上了回落云村的路。
**
几天后。
落云村。
落云村里的老邻居们眼尖。
老远就瞧见沈荣强一行人走过来。
一时间,大家都放下手里的活儿,脸上堆满笑容,纷纷围拢过来。
“哟呵,可算把你们盼回来啦!”
“沈琰呐,你现在可是出息大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全国都有名啦!”
“新年好啊!新的一年肯定更上一层楼!”
“新年好!大家新年都好!”
沈琰一行人笑着和大家一一打招呼。
如今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了些知名度。
落云村里的人都把他当成了骄傲。
周围的住户,都觉得这院子肯定有灵气。
是块风水宝地。
不少人都眼巴巴地想搬到他们家旁边来。
沾沾这好运。
沈琰热情地回应着大家的问候。
随后转身对四仔说:
“把车上的礼品拿下来,给大伙分分。”
过年回老家。
带点小礼品是最基本的礼数。
这次沈琰带来的礼品是花生油。
别看这东西不算稀罕玩意儿。
可家家户户都用得着,实惠又贴心。
当然,有些人他没打算给。
大伙拿到花生油,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虽说现在日子都好过了。
兜里也有点钱。
但花生油天天做饭都得用。
谁会嫌多呢?
更何况这是进口的,包装精致。
在市面上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拿出去送礼。
那可太有面儿了。
“哎呀,太谢谢了!这花生油可真是送到心坎里去了!”
“哈哈哈,小琰这孩子就是贴心,这油看着就好!”
“谢谢你还惦记着大伙!”
沈荣强等人找了个地方坐下。
和老邻居们唠起了家常。
这一聊才发现,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好了。
就说沈成材一家,可自从沈琰给了他做生意的点子。
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门心思扑在上面。
一家又一家服装店开起来。
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现在,沈成材家都请了保姆。
家里的家务活、杂事都不用他操心。
每天就是去店里转转。
然后去公园溜达溜达。
再喝上两杯小酒,尽情享受生活。
有人热情招待:你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一定得去我家,咱爷俩好好喝一杯!”
这话一出口,周围的邻居也纷纷发出邀请。
“去我家喝酒吧,我家藏了一瓶十年份的五粮液,就等你来喝呢!”
“到我家去,我家刚杀了条十多斤重的大鱼,正愁没人一起吃呢!”
“我家有瓶我爷爷泡的药酒,里面放了好多珍贵药材,你们来尝尝!”
“来我家!”
此时此刻。
沈荣强一家成了村里里最受欢迎的人。
大家都觉得。
他们能去自己家做客,那可是天大的荣耀。
说出去都有面子。
沈荣强赶忙摆手,笑着拒绝了。
邻居们一听,又纷纷邀请他们去家里喝茶。
对大伙来说,喝酒还是喝茶不重要。
关键是他们能来。
只要他们跨进家门,那就是一种荣耀。
隔壁院子里,还有人心情糟糕透顶。
那就是沈老太。
沈老太身体越来越差,走路都颤颤巍巍。
更要命的是。
她连个养老的人都指望不上。
家里几个孩子对她都不管不顾。
最多也就扔个一两百块钱。
让她自生自灭。
沈老太如今病情严重,稍微使点劲,手脚就发软。
连吃饭都费劲,上厕所更是折磨。
家里没有厕所。
大冬天的。
气温降到零下十度,她一个老人半夜跑去上厕所。
本就艰难。
更麻烦的是,她手脚没力气。
有时候蹲着就站不起来。
只能扯着嗓子拼命喊救命,
等人来把她扶起来。
村里的人,帮忙扶个一两次还行。
次数多了,大家都厌烦了。
大冷天的,谁愿意半夜爬起来。
跑到臭烘烘的厕所。
去扶一个浑身臭味的老太太呢。
沈老太心里也明白。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
可不上厕所又不行,总不能被尿憋死吧。
思来想去,她就让家里孩子买了个桶放在房间里。
有需要就在桶上解决。
可新问题又来了。